(委国侨报 燕子报道)在中国,诗人陶渊明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他笔下的田园生态景象,以其宁静悠闲和美好的景致成了无数人向往之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描绘过一个令世人无比向往的“世外桃源”,据考证,它就位于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县。
7月20日,参加“追梦中华·幸福湖南”2022海外华文媒体湖南采访行活动的来自马来西亚、德国、加拿大、埃及、委内瑞拉、澳门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与部分中央涉侨媒体、以及相关省市新闻媒体代表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和湖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祖元等领导的带领下走进常德桃花源风景名胜区,领略了桃花源绝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
说起《桃花源记》的原型地,常德人有自己笃定与骄傲。面临滔滔沅江、背倚着巍巍群峰。千百年来,这里山林苍茫,绿水澄澈,桃花在溪涧山岭间盛放,扑面盈怀的村居烟火,透现出生命本真的原色。这里是诗人心底隐密的家园,年年春回,绽放似锦繁花。
据介绍,1600多年过去了,李白、刘禹锡、孟浩然、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一代又一代的骚客游人纷至沓来,将大量诗作留墨于此,形成了更负胜名的人文景观。现留存和补刻的石刻涵盖了晋、唐、宋、元、清各代,共有300多件。也留下了水府阁、高举阁、桃花山牌坊、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集贤祠等70余处佳迹。
桃花源俨然已成为一个豁达包容的精神集纳之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国士大夫在此审视自身、陶冶性灵,不仅铸就了桃花源独有的文化内核,也塑造了桃花源温润典雅的外在景观。
自古以来,桃花源便是全球华人心之所向,梦之彼方。在这里,诗与远,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