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颜值”Up Up Up!恩平以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全域“焕新”

      温泉路闲置荒地变开阔平地,飞鹅塘社区冷巷扫净杂物焕敞亮,鳌峰公园晨练的市民踩着洁净的步道,锦江市场摊主们有序整理着新鲜蔬果......行走在恩平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皆是清爽景致。

冯峻峰摄

      自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来,恩平市迅速响应、全域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攻坚环境痛点,以“长效化”思维巩固整治成果。从城区背街小巷到农村房前屋后,从河涌沟渠到重点民生场所,恩平用一场全民参与的环境革命,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清爽,城市“颜值”迎来大提升。


闲置地的“颜值逆袭”


      闲置地的“颜值逆袭”,藏着市民最直观的幸福感。

      恩平市成德小学门口那片13.4万平方米的空地,正位于鳌峰山公园登山口,曾是周边居民的“心病”:居民圈地种菜,泡沫箱、水桶等积水容器散落各处,成了蚊虫孳生的易发地,影响师生和居民健康。如今,这里的荒地已褪去荒芜,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干净的开阔地。这片空地未来规划用作临时停车场,有望缓解以往家长接送停车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放学时段,由于车流量大和随意停车,成德小学前面的温泉路堵塞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后可以借助这块空地,解决这个问题。”家长黎先生表示。

      这样的案例在恩平随处可见。截至目前,恩平全市已累计清理蚊虫孳生地超9000处,一处处曾经的卫生死角,正逐步转化为便民利民的实用空间。

      飞鹅塘社区的“华丽转身”,则是恩平城中村整治的生动缩影。作为中心城区的城乡接合部,这里曾面临卫生死角多、蚊虫易孳生的问题,空置地、窄巷里杂物堆积,严重影响环境。如今,这里已经换了新颜,堆积已久的垃圾、杂草、杂物被清除,卫生死角一扫而空,冷巷变得敞亮通透。75岁的梁婆婆每天都会主动加入清扫队伍,她笑着说:“现在蚊子少多了,大家住着舒心,我也乐意出份力!”

△劳模志愿服务队到飞鹅塘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绘就“田园净·农居美”新图景


      爱国卫生运动的春风,不仅吹遍城区街巷,更吹进了恩平的乡村院落。从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堆到改造闲置冷巷,从整治沟渠淤泥到探索长效管护机制,恩平各镇村以实打实的行动,让农村人居环境从“杂乱”向“整洁”升级,既留住了乡村的“田园味”,又增添了生活的“清爽感”。

 △整治前

 △整治后

 △整治前

△整治后

      恩城街道米仓村委会辖区的黄屋村,曾因村民房前杂物堆积、家禽散养,环境一度“脏乱差”。如今,米仓村已整治卫生黑点、闲置村地超1.3万平方米,曾经的“堵心事”变成了“舒心事”。房前屋后的“微整治”,让农家小院多了精致感。

△ 整治前

△ 整治后

      东成镇横槎村也曾面临类似难题,如今在村民自发参与下,大家动手铺平路面、清理杂草,生活环境实现“质的飞跃”;沙湖镇则掀起了更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热潮——党员干部带头,带动群众清理村巷道乱堆放1815处,清运房前屋后和村巷道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约3724吨,还清理了1362宗沟渠池塘淤泥、漂浮物。

△ 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闲置空间的“再利用”,让乡村多了活力。沙湖镇党委摸索出“清整+硬化+美化”三管齐下的模式,选取南平村委会、南塘村委会、圩镇居委会做试点,按“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原则,把闲置地硬底化后,改造成小公园、休闲小广场、停车场。

△ 沙湖镇圩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后,打造一处“停车场+健身区”复合型便民空间

      沙湖镇扁冲村委会辖区的锦塘村村尾,13间废弃猪牛栏曾是“卫生黑点”,如今通过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后,纳入全域土地规划,平整该“卫生黑点”的土地改良后将种上茶枝柑,村民可认种“致富果”;沙湖镇关村村靠乡贤出资、调解矛盾,整治腾出土地超4000平方米,曾经的“闲置地”变成了“有用地”。

△ 整治前

△ 整治后

      如今走在恩平的乡村,一幅“田园净、农居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正化作村民脸上的笑容,藏在乡村的每一处清爽里。

△ 整治前

△ 整治后


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农贸市场、校园、医院等重点区域,是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最直接生发地,也是恩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关键发力点。该市围绕“全覆盖、无死角” 的工作要求,持续深化重点场所环境整治,使“干净整洁”成为各类民生场景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标准,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 各农贸市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农贸市场是民生“菜篮子”,也是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恩平对全市31个农贸市场开展全覆盖整治,重点清理市场内外的垃圾死角、疏通排水渠、规范摊位摆放。目前,恩平全市31个市场的1977个防控问题整改清零,问题整改率达100%。“这段时间,我发现整个市场变得比之前干净、整洁很多,购物体验大大提升,就像逛超市一样。”在锦江市场买菜的市民黎先生说。市场卫生环境的提升,不仅让市民们纷纷点赞,也受到了市场摊贩主的支持和欢迎。“现在环境干净了,来买菜的顾客也多了,生意比之前更好了。” 摊主黄女士笑着说。

△ 市民在整洁清爽的市场里选购菜品。张安怡摄

      校园和医院则全力构建立体防控网络,打造“无蚊环境”。恩平市各学校定期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清理操场、绿化带内的杂草和积水,在教室、宿舍周边安装灭蚊灯;医院则加强病区、食堂、停车场等区域的清洁消杀,定期更换消毒用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

△ 各学校定期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消杀

      此外,作为十五运会自行车(山地)项目承办地,恩平市聚焦山地自行车赛道及周边酒店、村居,通过无人机喷洒卫生杀虫剂,组织人员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等措施,全力打造“零蚊”全运赛区,为赛事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结语:让宜居环境成为最动人的城市底色


      一场全员全域的爱国卫生运动,不仅让恩平的城乡环境实现了“颜值” 与 “气质” 的双重提升,更让“人人爱干净、处处讲卫生” 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在恩平的城乡各地,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村民多了,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点赞环境变化的市民多了,抱怨卫生问题的声音少了;部分市民还自发投入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或是给环境整治工作人员送饮料。群众深刻认识到,一座城市的美好人居环境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自觉从环境整治的“受益者”转变为“守护者”。

      爱国卫生运动没有终点,家园建设永远在路上。未来,恩平将继续深化环境卫生整治,完善“积分制”“红黑榜”等长效管护机制,让宜居环境成为恩平最动人的底色,不断书写新时代城乡治理的民生答卷。


来源:恩平市委宣传部、江门日报(谭锦波 胡伟杰 吴健争 周晓营)

38
0
分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