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参访活动走进两江新区,参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
据介绍,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一期)于2024年6月正式投用,投资近3亿元,总面积超1.1万平方米。基地建成20多个全球先进实验室,覆盖汽车通信、座舱、信息安全、功能安全、EMC等五大技术方向测试能力,其中包含国内首个座舱交互实验室和整车级无线网络仿真实验室。该基地构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技术服务平台,填补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领域测试技术的空白。
全球综合指标最高OTA实验室
走进国内最大的整车天线OTA(空中下载技术)实验室,高16米、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空间里,铺满了密密麻麻的四棱锥体,中间转台上,一辆汽车正缓缓旋转。
天线OTA测试是一种评估无线通信终端天线性能的测试方法,它通过模拟产品无线信号在空气中的传输场景,全面验证从芯片到天线端各种因素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简单来说,OTA测试主要评估两个指标:一个是信息“送出去”的能力;一个是“收回来”信息的能力。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推广,汽车上的车载天线数量越来越多,良好的天线及通信性能,才可以保证卫星导航、远控、无钥匙进入、车联网等多种功能正常发挥作用。为了评估这些车载通信系统的天线和整车通信OTA性能,就需要在暗室内进行测试。这有助于车企提升车辆通信能力、找到最优布置位置,减少布线节省成本,并保证最佳辐射方向和减少电磁干扰,提升消费者体验感。
据介绍,实验室采用业内接受度最高的整车球面近场测试方案。实验室可以满足整车蜂窝通信、定位、短距通信、C-V2X和UWB等天线无源、有源性能测试需求,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汽车通信研发测试服务能力。
该实验室可为长12米的巴士进行测试,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对大型巴士进行测试的实验室。同时,实验室转台定位精度可达0.02度,滑轨的定位精度可达0.01度,测试精度可满足频率40GHz以下的通信系统测试实验室。
从清晨到午夜,精确模拟太阳光的自然光谱
在整车光环境实验室内,这里可以精准模拟太阳光的自然广谱,并能够保证任何角落的光照度都能均匀一致,从而对汽车的360环视、倒车影像的成像设备进行定量检测。试验室里面提供了多种环境光源模拟,还可模拟太阳光的自然光谱。实验室还配备了与人类肌肤、体温相同的仿生机器人,可以执行抽烟、打呵欠等行为动作,也可以执行眨眼、眼球转动等微观动作,用于驾驶员监控测试和算法标定。
“整车光环境实验室的最大照度可在5米内达到10万勒克斯(lux),能够还原午夜、清晨、正午等各种道路环境光,用于验证和优化智能网联汽车视觉感知系统在实际驾驶条件下的可靠性、稳定性。”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智能座舱专家杨诺介绍。
全球首个整车级无线网络仿真实验室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无线网络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连接提供了重要支持。正如智能手机一样,智能网联汽车的各项功能也受到“网好不好”的影响。
“想象一下,假如一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希望能够在全球各地都表现出色,不论是繁华的城市街道还是偏远的乡村,都能稳定地连接网络、接收导航信号和音频广播。”中国汽研汽车通信专家黄超昔介绍,“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网络环境、卫星信号和广播频率都有所不同,实地测试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时候,我们的汽车无线网络仿真实验室就派上了大用场。”
作为汽车行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中国汽研建设了全球范围内首个华为+诺基亚双核心网整车级蜂窝网络仿真实验室,可以对全球100余个国家、300余家运营商的网络信号进行模拟,全面评估汽车的复杂无线网络适应性。
如此,国内车企不用出国,就可在“家门口”完成海外国家的前期摸底测试,了解其产品在海外国家的实际运行情况,大幅缩短国内车企出国测试周期,也减少了测试成本。
目前,中国汽研还构建了全国首个“典型海外路试场景数据库”和“海外路试最佳实践数据库”,归纳超600个海外道路典型场景,超10000个海外路试问题事件,对海外路试大数据和国内外标准法规分析,可实现全球主要国家典型、复杂交通环境及车辆使用场景搭建和复现,全面评估智能网联汽车海外复杂无线网络适应性能,帮助车企解决海外出口联网难题。